在基督内神化
Deification in christ
by Panayiotis Nellas
联结:http://www.godaughter.com/orthodoxbooks/web1dsz6.html
(神化即圣化)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神的形象
以神的形象为主题的文章,历史传承已久。这主题是希腊哲学、柏拉图、斯多葛学派学者、和其后的新柏拉图派哲学学家的主要基调。它同时也贯穿了旧约中的人类学,特别是创世纪和智慧文学(包括了约伯书、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和正教圣经中的一些外经篇章)。犹太哲学家和政治家斐洛?尤迪厄斯也取这两派文学传统的中庸之道,在他的作品中详加讨论神的形象,对这个词语加注新解。
在新约圣经中,这个词彙更加添了基督论的内容,替人类学赋予新的思考方向。对使徒保罗而言,基督就是「无形之 神的形象」。而人类更是形象的倒影(形象)。在使徒约翰的基督论中之「神的道」,也十分着称。它的意思与使徒保罗上述的「无形之 神的形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后代的基督教父文学中,就方法论的观点来看,东正教的宇宙论、东正教人类学和基督论都是以这个「形象」为轴而组织而成。在面对这浩瀚无涯的基督教教父教条理论时,我们将把讨论中心专注在人类学的面向,来瞧瞧「神的形象」如何成为东正教人类学的基础。
尼撒的圣国瑞在解释为何「人性不得被多做研究」时主张:由于神无法被深入了解,祂反射在人类上的形象,自然也无法被理解。这正是我们为何无法从这些人类学之父的着作中找到一个关于「形象」的清楚表述和定义。儘管如此,当这些先驱不断尝试对这个人类学大哉问找出解决方桉时,这些先父源引了一个工具,以便研究「神的形象」。
正因为如此,这个名词带有了各色各样的意义,而每个意义都有相对的问题要解决。举例而言,有时「神的形象」被解释成人类的自由意志,或者是人类的理性机能、他的自决心特质、他的灵魂、身体;他面对大自然时的态度、有时甚至是所谓的全人特徵。
如果有人想要将所有的意义整合分析,结果一定会很有意思。但是这种研究常会流于肤浅。原因如下:虽然「以 神的形象」这句话没有一个清楚、绝对的公式,并不代表说它没有一个清晰的定向。这些基督教教义解释,可以为人类的起源、组织、和命运带来新的启发。
1. 人类是原型的形象:「形象的倒影」
对这些人类学先父而言,「形象」的出发点和中心,就是使徒保罗的教导。现代圣经学者的圣经注解学论据中,对保罗而言,神的形象就等于基督。歌罗西书第一章就涵盖了这份教导的总合。有趣的特徵在于:这份总合并不只是保罗个人的看法,也是早期基督教社区的礼拜仪式圣歌主题,一如歌罗西书1:1518所述。
这份文本教导所涵盖的范围并不只包含了三位一体的概念,也述及宇宙论和人类学。这份教导的重点在于基督的形象之于人。这点很重要,因为它总结了保罗人类学的基督论面向理论。保罗谆谆教导人要学习戴上「属天的形状」(林前15:49),以便「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弗4:13-14),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所谓的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与保罗的基督形象形成化相呼应。现代的圣经注释学或许会认为这份解释过于武断,但是我们若从科学批判角度为辅助,来思考保罗的教导,我们就会对这份注释的合理性、和它的深意打从心理讚叹。
这些基督教教义之父将保罗和旧约作者的着作总彙-连结了保罗的「神之形象为基督」的理论,还有创世纪的「人为神的形象所造」:两者的差别其实是颇清楚的。基督反映了神的形象,而人要戴上基督的形象,总的来说,就是人为神之形象的反射。这些观点再也清楚不过,而且恆常有理,也上基督的形象,总的来说,就是人为神之形象的反射。这些观点再也清楚不过,而且恆常有理,也能帮我们定义三个基本的人类学题目:人的构造、未来、和起源。
(a) 人的基督论式构造上述的研究统整了「以神的形象」此语词的林总应用,帮我们以互为辅助的东正教角度研究这些论调,而非以互不相容的看法来解释它们。我们常说人是个理性的动物,因为他是以神的形象而造的。然而,「人之所以理性,因为他以基督的形象而造」这说法才是正确的,因为基督正是天父的本体位格 (hypostasis)标识。
同理可证,人类是种创造的动物,因为他是神的形象反射,而 神是全能的造世主。由于基督的缘故,人也是万物之灵,人以基督的形象而造,而基督是万能的 神和万王之王,也由于这个原因,人类得以统领万物。人类是自由的因为他是绝对自决的形象。人类有自由选择权,他带有全能造世主的形象。他不被任何外在势力统治,却可自由做决定。人也要为创造负责,因为基督(人的原型)是所有人类的再现和救赎,而所有活动的万物之命运,也关係着人类对于创造的决定。人类也同时代表了人性和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在他身上的对比更为显明,人类反映了人子的形象,人子包含了三位一体的特殊本体位格 (hypostasis),这本体位格 (hypostasis)不可与 父神、人子和圣灵分割。若详加补充分析「以神的形象」这句话,我们可以清楚见到东正教传统所理解的人之结构-他结构的中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