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波里拿留

亚波里拿留(Apollinarius, 310-390),开创了亚波里拿留派,是基督教会叙利亚老底嘉的主教,是亚历山太派学者。反对耶稣有神人二性,他认为基督仅有人的身体与魂,没有人的灵,乃是以洛格斯(logos)来代替人的灵。亚波里拿留是亚他那修的好友,但受到亚他那修的驳斥。 亚波里拿留(Apollinaris),生卒年据信为主后310-390年。其生平与伟大的亚他那修一样,奋力巩固正统基督论而驳斥各种基督从属论(或译次位论)。然而真可谓是成也基督论,败也基督论,亚波里拿留一生中最大的争议正是他被认为钻牛角尖的基督论。他最终被主后381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定为有罪。
背景
亚波里拿留生于Berytus(今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后任叙利亚的老底嘉(今叙利亚境内之港口城市Latakia)之主教。其出生和此后大部分年日之行动范围皆近安提阿,然而他的学术喜好与认同却不属乎安提阿学派,反而终其一生投身于亚历山太学派,应是受父亲老亚波里拿留师承亚历山太学派之影响所致。 主后346年,亚波里拿留曾与父亲一同接待自第二次流放中返回的亚他那修,这对父子甚至因此番举措遭主教乔治驱逐,但这却没能阻止亚波里拿留日后成为亚他那修对抗亚流主义之最力助手。他约于主后360年成为老底嘉主教;主后371年,亚波里拿留在自己的信件中向受信者提到,亚他那修把要写给别人的信寄给了他,为要得到他的“认同与评论”。无从确定亚他那修的这封信是在寄给正式受信者之前“先”寄给了亚波里拿留以取得某种认可或保证,亦或是事后寄给他而单单希望获得他的评注,但可以确定的是,于此时刻,亚波里拿留的基督论思想犹未被认定为异端,“亚他那修也显然确信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是一位可以咨询的对象。”
神学
亚波里拿留极力地排除亚流之异端思想,然而最终却在对于基督人魂的性质之看法上与亚他那修及其思想之同人与后继者产生分歧。简而言之,就是亚波里拿留认为基督之“魂的最高部分被道取而代之。”[6] 其实,亚波里拿留基督论的绝大部分代表了亚历山太学派的观点,亦即基督“在联合后,神与人成为一性”[7] 因此这并非日后君士坦丁堡大会所谴责并定罪的原因。亚波里拿留的问题是出在因太过强调基督的神性,因而事实上否认了基督整全的人性。他认为,人类是由体、魂及理性魂(或称灵)这三个独立的元素所组成,而受到希腊哲学之影响所致,他认为身体,也就是物质本身乃是较低等的人性,而理性魂或所谓灵则为相对高等的人性;而耶稣基督之所以为神圣的乃因他里面的理性魂事实上是洛格斯,也就是“道”,因而不同于人。同为亚历山太学派中人的拿先斯的贵格利就认为,亚波里拿留致命的错误在于“否认耶稣基督的理性魂(nous),并用洛格斯(logos)来取代它。”
亚波里拿留主义
这是四世纪叙利亚之老底嘉主教亚波里拿留(Apollinarius, 361~90)创立的异端,否认基督具有我们的人性,而以「道」(Logos)于耶稣内代替理性的人性。严格说来,这是对耶稣人性的一种解释,因此不像其它异端人士那样被教会定罪。亚波里拿留是亚他那修(Athanasius)的朋友,竭力支持父与子是同质〔homoousion,见三位一体(Trinity)〕的;耶柔米(Jerome)说他写了「无数本圣经注译」,此外还着有不同的神学和护教作品。该撒利亚的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 该撒利亚的巴西流)说,「他写的书把全世界都填满了」。但他的作品只有部分留存下来,其它则散见于别人引用他的话;也有些是以别人的名字发表的,如《认信详录》(Detailed Confession of Faith),是以神行者贵格利(Gregory Thaumaturgus)之名发表;讲章《基督是一──论神的道成为肉身》(That Christ is One, On the Incarnation of the Word of God),以及写给约维安皇帝(Jovian, 363~4)的信经,则是以亚他那修之名发表;《论身体与神性在基督之联合──信仰与道成肉身》(On the Union of Bodyand Deity in Christ, On Faith and Incarnation),及写给罗马主教狄尼修(Dionysius of Rome, 259~68)的信,则是用教宗犹流一世(Julius I)的名字!
神学思想
爱任纽认为得到救恩的主要途径是圣礼的观念,包括婴儿的洗礼与圣餐。特别重视洗礼之前必须有信心,这信心不但是在智力上来接纳真理,而且也当完全顺服,如此才能过圣洁的生活,借着洗礼一个人得以重生,他的罪得蒙洗净,从此在他里面就有了新生命,他论及人必须有信心才会遵守基督的命令,因之就足以叫一个在神面前被称为义。神的圣灵赐给每一个基督徒有新生命,因此能叫他因善行而结出义的果子。
基督论
亚波里拿留的基督论(Christology)属于亚历山太学派(Alexandrian School),此学派最重要的人物,正是亚他那修和亚历山太的区利罗(Cyril of Alexandria),特别重视基督的神性,和神人二性在道成肉身之位格内的联合。亚波里拿留从这个角度来批评安提阿学派(Antiochene School)二元式的基督论。他整个关切的重心是在救恩(Salvation)︰基督若不是完全的神,就不足以拯救人,纯粹一个人的死亡是没有救赎功能的。但假如基督是完全的神,他的人性必是被「吸入」(taken up)他的神性,以致成为人可以敬拜的对象。救恩的意思,就是人在圣餐(Eucharist)中分享基督神化(apotheosized)的肉身,人性因着与神圣的「道」(Logos)联合而圣化,基督因此在道德上也是不变的。
因此从反面说来,亚波里拿留是反对神人二性只是并存于基督内的学说。在他写给约维安皇帝的信内说︰「(在基督里)并非存有两个本性,一是受敬拜,另一是不受敬拜;在成为肉身之神的道里面,是只有一性的(mia physis)」。圣经说基督是一个整全的存有,一个主动原则的具体化,就是神圣的道。从正面来说,他认为基督有一个「新的性质」,在他位格的构成中,「他是一个新创造,是个奇妙的混合,神与人在他里面构成了一个身体」。但神性与人性怎能如此二合为一呢?亚波里拿留最强烈的动机,就是使基督完全没有沾染罪恶的可能。按他当时流行的心理学来说,他们认为人的思想具有自决的能力,完全受自己意志的控制,因此他若犯罪,他的头脑就是犯罪的根源。亚波里拿留这样解释基督的神人二性,就是想表明基督的思想是完全神圣的,不会受罪恶的影响;「假如与基督的神性并存的只是普通的人性,那么道成肉身的首要目的──胜过罪恶,就不会在他身上成就了」(Apodeixis,残篇,74)。这样一来,基督的位格就是「精简的人性」,是道的一种「合作式的混合体」︰「是神与人之间的一个媒体,既不是完全的人,也不是完全的神,而是神人的混合体」(Syllogysmoi,残篇,113)。人性在道成肉身中受到某个程度的削减,从神性的虚己(参虚己说,Kenoticism)得到平衡,因为道要成为肉身,一定要受某个程度的限制。
女撒的贵格利(Gregory of Nyssa)批评亚波里拿留的基督论,说他无形中是否认了基督完全的人性及其经验,这与福音书及希伯来书的记载是不吻合的。人得完全拯救,其实与基督真实的人性,有很大的关系,他一定要「凡事与弟兄一样」,一种与人性完全的认同,才能把人救赎过来。亚波里拿留先后为好几个教会会议(Councils)所定罪,分别为罗马会议(377)、亚历山太会议(378)、安提阿会议(379),及最后的君士坦丁堡会议(381)。
摘自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E%E6%B3%A2%E9%87%8C%E6%8B%BF%E7%95%99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A%E6%B3%A2%E9%87%8C%E6%8B%BF%E7%95%99%E4%B8%BB%E4%B9%89/4086284?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