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军 圣经谈及道成肉身/基督人性时的两点回避性表述

圣经谈及道成肉身/基督人性时的两点回避性表述

侯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1b1790102w2hb.html

第一,位格并不是抽象的存有,乃是being与becoming的结合。位格不仅是有内在稳定内容的主体,也可以向外延展出位格与位格之间的关系,并且保留特定位格自身的独特历史。恰恰是从特定“位格”拥有特定历史的角度,可以突破抽象的神学框框与非历史的形而上本质思维束缚,使我们回到圣经本身的位格范畴与救赎历史范畴,来处理“道成肉身”的议题。

第二,“救赎三一”(也译为经世三一,Economic Trinity)强调三一上帝在救赎工作中的三位格的分工,尤其是三位中“特定的一位”与我们的“特定关系”,这就使我们意识到三一上帝的三位格,各有其特定的“位格历史”。并非三位格都可以成为肉身,只有圣子/道成为肉身;父、子、圣灵的角色不能互换。由此可见,圣子的“道成肉身”是圣子独特的“位格历史”,是圣子独一无二的经历。位格神学提示我们,不必仅仅从抽象的、形而上的、非历史的视角来看待“道成肉身”,也可以回到圣经本身的启示范畴——“位格·救赎历史”来思考。

第三,根据圣经本身的“位格·救赎历史”的叙事,我们可以看到圣经作者谈到“道成肉身”与基督人性的时候,有两点重要的“回避性表述”。

1,圣经强调基督取了与罪人相同的人性,回避表述基督是罪人或犯过罪。如保罗在罗马书8:5讲神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小心翼翼避开基督是罪人的印象,以免让读者误解。再如希伯来书4:15,作者讲到基督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圣经绝对肯定,耶稣是人,不但有罪身的形状,而且与罪人一样经历试探,但圣经不会再往前一步,称耶稣是罪人或者耶稣犯过罪,而是谨慎地帮助读者避开类似的印象。

2,圣经强调基督取得真实的人性,回避表述基督这个人是被造的或基督的人性是被造的。如约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提摩太前书3:16“神在肉身显现”、希伯来书3:14“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腓立比书2:7“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等等,还有歌罗西书1:15,保罗绝对不是在讲基督是第一个被造物,反而是讲基督“在一切被造的以先”。总之,圣经作者非常肯定基督取得真实的人性,基督是百分百血肉真实之人,但在表述时非常谨慎,未留下任何明确的字句证据,让读者以为基督这个人是被造的,或者基督的人性(肉身)是被造的。

我相信以上这两点“回避性表述”是圣灵的默示。圣经以含蓄而精妙的笔触道出圣子的“道成肉身”是独特的:基督取了与罪人相同的人性,但基督是无罪的,也没犯过罪;基督取了与被造之人相同的人性,但基督不是被造的,基督的人性也不是被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