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亚他那修的基督人性/肉身受造观
侯军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1b1790100pwj2.html
第一,亚他那修是亚历山大学派教父,也是“道—肉”基督论的代表,他对“道成肉身”的描述是圣道穿上一个被造的身体。因此,在他看来,基督的人性,只不过是其被造的身体。
整个“道—肉”基督论的特点,就是把基督的人性(仅指身体)看作神性(道)的工具,在基督身上“道”取代了“灵魂”,因而基督的人性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性(a soulless humanity)。(参陈若愚《基督、圣灵与救赎:基督教要义导览》第26页)
后来的《迦克敦信经》纠正了“道—肉”基督论的偏差,宣称基督是完整真实的人,既有灵魂,也有身体。
第二,对亚他那修来说,即使依据三段论推理将基督的人性(即基督的身体)表述为受造的,也不会影响基督的位格(即圣道的位格)。亚他那修曾说:
“我们不崇拜受造者。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因为这种谬误系异教徒和阿利乌派(即亚流派)的观点。但是我们崇拜创世的主,道成肉身者,上帝的道。因为这个肉身本身虽然仍是受造世界之一个部分,但它却已成为上帝的身体。我们不在这样的结合之中区分身体和道,而为身体的缘故崇拜身体。我们在崇拜道时,也不将道与肉身分开。我们知道,如前所述,‘成为肉身的道’在进入肉身之后,我们还是承认他为上帝。”(转引自冈察雷斯著《基督教思想史》第248页)
亚他那修不将基督的身体归于圣道位格之内,反而在圣道位格之外——因为在基督身上“道”取代了“灵魂”——身体既然没有纳入圣道位格、不在圣道位格之内,自然不会影响圣道位格,所以,即使身体是受造的,基督的位格仍不是受造的,也不会受到被造身体(即亚氏所理解的受造人性)的影响。
第三,亚他那修似乎按照字面意义认为“道成肉身”之“肉身”就是血肉之体,而不是完整的、有灵魂有身体的人。而“道成肉身”之“成”就是圣道进入或穿上血肉之体。
这不符合圣经本身的希伯来整全人观,乃是希腊哲学、希腊人类学的思维方式。新约作者如约翰、保罗都是持希伯来整全人观的,并不把人严格地切割为不同部分,形成二元对立或三元分割的构成,反倒常常以局部代表整体来进行描述。如“道成肉身”的“肉身”虽然是强调了人的血肉身体的真实一面,却并不仅仅指人的身体,而是以“肉身”代表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道成肉身”就是圣道成为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相比之下,亚他那修的描述带有二元色彩,虽表述为道穿上一个被造的肉身,但给人的印象是:道仍是道,肉身仍是肉身。
第四,回到圣经和使徒表述本身,圣经的人观不把人的位格与人的灵魂身体切割开来。圣经对于秉有上帝形象的位格人(human person)的理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切割的,而是完整的。对使徒来说,人的位格不是抽象的,而是包含着特定的灵魂和身体。没有特定的灵魂、身体,就不是真实而具体的人。作为有位格的人,灵魂和身体都是专属于这位格的不可或缺的组成。
耶稣基督是真实而具体的人,耶稣基督作为人,祂的位格不是受造的,乃是圣道位格。根据圣经的人观,耶稣基督的灵魂和身体都在圣道位格之内,有别于亚他那修将身体置于圣道位格之外(约翰一书1:1)。
我们根据圣经强调,不可将耶稣基督的灵魂、身体理解为受造物,否则耶稣基督的位格就成为受造的。耶稣基督的位格是圣道在其位格之内“取”了人的形象样式,耶稣基督在人性里是圣子“受生”于圣父在人类历史之中的延伸。基督徒所崇拜、所祈祷的主绝对不是受造物,基督的位格里没有丝毫受造成分,因此祂配得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一切受造物的敬拜(启5:13)。
附录:
李锦纶老师:“如果你先把基督的身体和灵魂,与圣子的位格主体切割讨论,就会产生问题。我一直是不做切割,道成了肉身的意思就是圣子成为人。因此不能以基督的身体和灵魂为受造物来讨论。”
zebrazebra:那就是说,您是根据“整全人观”/“整全位格观”处理基督人性受造争议,不把灵魂、身体和耶稣的位格分割开来讨论,只要持定圣子位格非受造,便勾销了基督人性(灵魂、身体)受造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