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波罗修

生于罗马一个基督徒的贵族家庭,成长后从事行政工作;三十岁就被委任为力居利亚──埃米利亚(Liguria-Aemilia)的总督,自己却居住在米兰(Milan),此城在374年因着主教选举问题而哄闹起来,后来因着公众的要求,他便成了米兰城的新主教了。
上任后,安波罗修立志反对亚流主义(Arianism)。他的希腊文造诣极深,因此能把东方最优秀的尼西亚神学,写成清晰的拉丁文,其中重要的作品,包括《论信仰》(On the Faith),和《论圣灵》(On the Holy Spirit)。在政治上,他参与对抗亚流主义的工作,主动把亚流主义从以利哩古(Illyricum)驱逐出去;但在380年代,他自己在米兰城反被皇太后逼害,硬要他把一个教会交给亚流的跟随者打理;这时,安波罗修的生命受到威胁,若非米兰巿民的公开支持,恐怕也会遭遇不测了;他力言「主教没有权利把神的教会交出来」。
这种致力使教会免受朝廷干涉的行为,安波罗修一生做过不少;狄奥多西一世(Theodosius I,东罗马皇帝,346~95)曾发动帖撒罗尼迦城的大屠杀,安波罗修公然把他逐出教会,并且勒令他为自己的罪公开悔改,狄奥多西终于屈服在教会惩诫之下。但在另外的情况,安波罗修对教会权柄的坚持就稍嫌固执了。有一次,歌利尼甘(Callinicum)的主教耸动教士,把当地一所犹太会堂焚毁,狄奥多西下令主教重建会堂,而安波罗修则予以阻止,认为一个身为基督徒的君王,不应对不信的犹太人表示任何善意。安波罗修有这种态度,皆因他分不清什么是个人责任,什么是公职本分。但大体上说来,安波罗修坚持的教会权柄,在西方的历史仍是功多于过的;他坚持政教分离,因为教会有教会的权柄,政府有政府的权柄,二者不应相混。在有些情况,他认为皇帝也应受教会的教导所约束。
安波罗修相当重视主教实际的责任,其中尤以教导圣经的职事,更是至重要的。他自己在传道上就有极大的成就〔奥古斯丁(Augustine)皈依基督教,就得益于他的教导〕,他的作品对当时信徒的造就十分重要。安波罗修本人在神学思想的创建上,建树不是十分显著,虽然在原罪(Sin)教义,以及圣餐(Eucharist)神学(第一个说到饼与酒的变质),他的功劳仍然值得一记;他最关心的,是教会实际的生活和运作。对圣餐的神学意义,他说当神职人员为饼与酒祝圣时,他是代表基督来把它们献给父神,因祝圣本身便具有类似创造的含义,这是使饼与酒改变的力量。在西方教会的释经史上,他是寓意释经法一名要员(参释经学,Hermeneutics);此外,在基督教的新柏拉图主义和苦修(Asceticism)神学上,他也留下深远的影响。
安波罗修写了很多书籍,其中一系列保罗书信的注释书,伊拉斯姆(Erasmus)认为不是出于他的手笔,乃同代人物托他之名而写成的。这套解经书对后世的影响极深,后人就是本于它们对罗马书五12的解释,发展出原罪的教义,说全人类皆因亚当的犯罪而卷入罪的深渊。
另参︰斯多亚主义(Stoicism1114,Stoicism)。
**摘自 基督教百科 :
https://zhsw.org/bk/index.php?doc-view-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