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麟 《《属灵人》与倪柝声的三元人论­­兼论宾路易师母 对他的影响》

《属灵人》与倪柝声的三元人论--兼论宾路易师母对他的影响

梁家麟

—、有关《属灵人》的种种

(一)《属灵人》的写作起缘

倪柝声的《属灵人》是中国基督教史上一本具影响力的灵修神学作品。自1929年问世以来,一直广受信徒阅读传诵,历久未衰。对倪柝声而言,这本书的普及程度也许未及他的《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与《人的破碎和灵的出来》等篇幅较短的作品,然而亦是相当受欢迎的一种,它的影响超逾地方教会系统以外。他在二十四岁那年完成此书以后,其灵修神学的架构和主要观点便已定型,日后再无太大变化,前面所提的两书及其他著作,都只是有限度发展此书的既定观点。因此虽说这是一部早期作品,但也是其灵修神学的巅峰之作。

在《属灵人》初版书序里,倪柝声曾说明此书的出版缘起。他说早在1922年,已有写作一本关乎基督徒属灵进程的书的念头,“将灵命分析清楚,叫圣灵能够用着以引导圣徒,叫他们不再在暗中摸索。”他首先写出‘灵魂体的分别’、‘肉身’两篇,和‘魂的生命’的上半篇。其后停下笔来,没有继续写下去。停笔的原因之一是有其他工作缠累,包括编写及出版《基督徒报》和出外领会;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自觉那些要传讲的道理超出其个人经验,毕竟他当时还只有十九岁,信主重生年日仍相当短;若是单有理论而无主观体会,”自然要减少这书的价值和能力”,于是决定暂缓写作,希望有更多实际的体会,使他“所写的并不是属灵的理想,乃是属灵的事实。”这样一停便有三年之久。 从上述的自白,我们可以相信倪氏最初立意撰写这本书,乃是在他刚从别人处领受有关三元人论的道理以后。1 他的三元论思想主要来自此时期影响他最深的和受恩(M.E.Barber)与安汝慈(Ruth Paxson)两位女传教士。她们都受达秘(John N.Darby)与英国关闭弟兄会(Plymouth Brethren)的影响,主张灵魂体的三元论。安氏著有《最高层的生命》(Life on the Highest Plane),这是一本有关基础教义的训练课程,书中观点与倪氏有颇多雷同处,显然她曾将其看法向倪氏传讲过。2 在她们的引介下,倪氏读了达秘、宾路易师母(Jessie Penn­Lewis)与慕安德烈(Andrew Murray)等三元论者的部分著作,学习有关道理。传扬与领受这个道理的人,大多拥有属灵菁英主义的心态,相信他们掌握了圣经启示的奥秘和属灵生命的真谛,倪氏自然不会例外。他认定所得的是千金不易的真理,据此自得自喜。因鉴于华文出版物中尚无类似作品,“当时在国内,通晓英文的人不多,直接读英文属灵书籍的人更少,因为根本不知道有这些书籍存在。”3 年轻而又立志做大事的他,便跃跃欲试要将三元沦的观点编译成中文。于力工赞誉倪氏说:“倪柝声虽然只有高中程度,但英文造诣甚好,而且他也是一个聪明有领袖才能的人,所以能读英文属灵的书籍,经过消化之后再产生出中文的信息。”4

不过,由于他才重生得救不久,未受神学训练,亦不谙圣经原文,实难想象他能在三元论这样复杂的圣经与神学课题上有任何理论的添加,仅能作纯粹的编译,然后凭个人推想作应用方面的增补。不过,在进行若干时间后,倪氏觉得这样编译不是味儿,于是中辍整个计划。直到1926年秋天,倪柝声染上严重的肺结核,被迫停止出外领会,退居福州静养。据说医生告知他“今后不能用口,最多只能刚笔来传扬主道”, 5 若然属实,他心中的悲恸可以想见。初尝死味之际,他“一方面知道永世的实在,另一方面就自觉负欠神的教会之多”,在再无什么值得顾虑的情况下,他决心将此书写出,以圆心中的梦想。在短短两个月间,他完成了卷一至卷四,在1927年年中出版。倪氏忆述说:“让我说句实在话:学习这书的真理,并非容易:写出这书的真理,更是艰难。那两个月中,可以说,我是在撒但齿缝里的时候。何等的交战!何等的抵挡!灵、魂、体的力量都会萃着向阴府进攻。”他没有详细说明这是怎样的“交战”,也许是疾病困扰,以及福州聚会的弟兄间的意见分歧吧。6 不过,这段说话,不管是有心抑或无意,在实际效果上都给读者此书具有超凡的属灵价值的印象。7 他在序言近结尾处,又缀上以下一段话,进一步垫高其属灵地位:

当我回头想到仇敌如何拦阻我学习这书(特别下册)的真理,我就不能不深深的觉得,信徒就是已经得到这一部书了,撒但也是会拦阻他不读的:就是读了,也是会使他忘记的。所以,让我预告这书的读者说,你应当求神破坏撒但拦阻你读这书。愿意你读的时候,一方面读,一方面祷告—­将你所读的化为祈祷。也求神将救恩的头盔给你戴上,不然,你若非忘记,就要脑中充满了无数的理相。8

卷五到卷十是在他迁居上海后才完成的,此时卷一至卷四业已问世,他亦开始在哈同路的聚会,熏新投入教会事丁,写作处境与前截然不同。在撰写前半部分时,倪氏处于病重期间,因此其最大关怀是与生死攸关的基督徒灵命的问题,其他会问题都不过是枝节而已。但当他到了上海,重投教会事务以后,自然关注到当时影响中外教会的灵恩运动;此时他一方面要对各种新兴的教会运动作出或迎或拒的回应,另方面亦得为自己开展的教会运动定位,确立其与别的宗派传统的异同处。9因此,教会问题便成了他的首要关怀,后半部的主旨亦因之变为针对灵恩运动的灵战。如其所示,前半部注重灵命,后半部注重灵战。1928年年中,全书完卷,后半部合共花了十六个月的时间。

(二)《属灵人》的内容

倪氏强调,此书的目的不在劝导人追求灵道,而在于教导人如何追求灵道,它“是为着要追求灵道而不得其途径者而写”,所论的“是完全一个灵性生命,灵性经历的问题”;所以其价值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可实践性:

我自己可以作见证说,其中的真理,乃是从诸般痛苦、试炼、失败中学来的。几乎所有的教训,都有火的印记在上面。话并非随便说出的,乃是从最深的感觉所产生的。神知道这些真理是从那里来的。 1 0

倪氏承认若是从道理的客观性而言,这本书有许多论点是未经证明为符合圣经教训,且是对圣经唯一正确的诠释和应用,特别是那些为他个人发挥推演出来的许多属灵"定规”。他辩解说,这是因为他所注重的是真理的主观效用,故才忽略其客观性。他没有保证书中讲论是唯一正确的圣经诠释,却坚称所传讲的都是主观地已经历过且能经历到的。1 1 他向读者保证:“这本书乃是一本讲灵命实验的书,其中各点都是可以实地证明的。”

全书共分上、中、下三部,凡十卷,共四十五万字。内容方面,卷一是三元人观的总论,卷二至卷四则是对体、魂、灵的总体性介绍:卷五与卷六是对灵在灵程追求的功用和表现的详细分析,卷七至卷九则分别叙说魂的三种功能:情感、心思和意志;卷十是对体的详细申论。

从结构和内容观之,这本收包括两部分。卷一到卷四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倪氏原来拟定的大纲大概只包含此四卷,卷五到卷十则是后来添加的部分,收罗日后的新观点,及此时期才认定不可忽略的道理。他或许是在前半部预备付梓时决定增补篇幅,又或许是在前半部写至末段时作出决定。

分页阅读: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