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讨厌的地方
蔡丽贞
书名:十字架讨厌的地方,第43至46页
作者:蔡丽贞(路德宗学者)
出版社: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
人论的问题
一九七九年我曾就圣经语意学的角度,研究人的灵魂体问题,当时己指出三元论的缺失 ,这十多年来愈见愈多圣经学者、心理学家甚至医学家 ,扬弃三元论的立场,反观教会在实践上仍开倒车。
三元论最大的缺点是将灵与魂截然区分。有人认为即使灵 与魂不分割 , 在功用上也各异 , 因此有所谓「二体三用」的说法。事实上 , 灵魂体的功能在原文圣经中 , 也是重叠互通 , 魂与体也都有敬拜神的功能 , 都会切慕神、寻求神 ( 诗六三 ,八四 2, 一四五 21) 。灵魂体都常用来指全人的单位 ( 加六 18「灵」; 罗十三 1「魂」; 西二 l「体」) 。灵与魂重叠相通的部分就更多了。将理智、意志、情感( 绪 )划归魂的范围 , 是古典心理学的分法 , 其实圣经中灵也有这些功能 , 灵有情绪、情感的表现 ( 士八 3; 伯七 11), 有意志的功能 ( 民十四 24; 徒十九 21) 。圣经使用灵魂两个字 , 非常活泼而有弹性, 可以说圣经爱用灵就用「灵」字 , 爱用魂就用「魂 J 字 , 很多时候甚至在一节经文中 , 同时出现这两个字 , 在意义上是完全相 同平行的 ( 赛四二 5; 路一46、47; 腓一27) 。这些语言现象皆说明了圣经「整全」的人论观点。
圣经通常把「人」视为一个整体,外面身体状况与里面的灵魂是相连互通 , 彼此牵制的。身体疲倦 , 则元气受损。稍事补充体力,精神 ( 灵 ) 才得复原 ( 士十五 19) 。反之亦然 ,精神萎靡,情绪不佳,影响食欲 ' 身体亦渐衰弱。难怪圣经 说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 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 箴十七 22) 圣经注重人里外的洁净与健康 , 一个重生的基督徒 , 灵魂、身体都需洁净,全人都需蒙主医治 ( 林前七 34; 林后七 1) 。耶稣的登山宝训指出,心里动淫念、怀恨意 , 尽管这人的身体并未实际有性行为、或拿刀子杀人 , 在神眼中仍是犯了奸淫、杀 人的罪。一个心中常怀忌恨苦毒、常动怒火的人 , 久之对身体 定有大害。诚然,心里的意念与身体的状况是息息相关的。
近来心理学家亦逐渐走向「全人」的观点 , 医生也承认情绪上的困扰、不安 , 能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反之亦然。这都正面支持圣经的人论。圣经基本上也可说是二元论 , 将人分为物 质的身体与非物质的灵魂 , 一个正常的人是一个整体 , 而身体与灵魂分开是不正常、暂时的过渡期 , 如一个人死的时候 ( 王上十七 21 、 22; 诗八九 48), 或魂游象外时。当新约圣经提及「灵魂」与「身体」对立时 ( 罗八 10; 彼前二 11), 并非 希腊哲学崇尚灵魂、贬低身体的思想 , 而是指基督徒体贴「圣灵」或体贴「自己」、「老我」的表现 ( 结八 45) 。因此目 前也有学者将全人 (whole person) 与二分 (dualism) 的观念结合 , 而成为所谓的整全性二元论 (holistic dualism) 观点。
三元论的思想在教会中所以仍有市场 , 主要是根据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 23 节的经文「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 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 , 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 , 完全无可指摘 ! 」 从解经的角度来看 , 这节经文的重点 , 不在讲人是由三个元素组成 , 而是按照圣经其它地方的用法 , 借用一种累积措辞的方式 (an accumulation of tenns)来表达「全然」的成圣 , 例如「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 ( 可十二 30), 换言之 , 保罗也可用四、五或两个名词。圣经的用法极有弹性 , 既可用二元 , 又可用三元、四元来讲人。帖前五 23 上半句「全然」, 是对照下半句「整个」蒙保守 ( 中文和合本圣经未译出「整个」该字 ), 两个重覆的意思都在强调完全的成圣。保罗用了三个不同字眼 : 灵、魂、体 ,但所用的形容词「整个」与动词「得蒙保守」都是用单数形式 , 再次证明全人的观念。……在教会历史中 , 错误的二元论、三元论都视身体是邪恶的象征、犯罪的所在 , 因此都有贬低物质享受的禁欲主义之倾向。物质是神所赐的一般恩典 ,圣经从未抹煞自然界的价值 , 与人对物质的需要。当圣经用「身体」负面的意义时 , 并非指身体本质不好 , 而是指肉体的行为不好 , 因它受到罪、私欲的 辖制 , 一如思想、情感、意志也会受试探一样。试想小偷在犯 罪以前 , 一定是心中动了贪婪念头。难怪箴言一再叮咛、嘱咐要保守心胜过保守一切 , 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错误的三元论强行分割灵与魂 , 认为人敬拜神的功能才是属灵的。至于悟性、感情、意志都是属魂的 , 是较不属神辖管的「自我」范围。倪拆声弟兄的着作《属灵人》、《人的破碎与灵的出来〉都是三元论的代表作 , 这种思想导出聚会所的读经路线。他们的「祷读」强调读经要用灵来读 , 却要抑制思考、心智的活动。
我同意不能单靠理性来了解超越的真理 , 但神也赋予我们理性的功能。基督徒的经验不仅是对神感情的流露 , 意志对神话语的顺服 , 同时也包括理智上对真理的接受。台湾教会这几年祷读又有复甦的趋势 , 须留意其背后是否有轻视悟性理解的心态。有牧者在讲台上宣称 : 「读经时知识层面也需要 , 但祷读是属灵、生命层面 , 比前者更重要。」这是强行分割灵与悟性的二元论 , 不合圣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