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TISM AND PENTECOSTALISM:
敬虔主义与五旬节主义:
SPIRITUAL COUSINS OR COMPETITORS?
属灵的表兄弟或是竞争者?
ROGER E. OLSON
PNEUMA 34(2012)319-344
我想要建议问题的一部分乃是因为在搜寻五旬节主义的本质的时候,总是想找到一个单一的先祖。‘本质’或者是将五旬节主义界定为一个运动的错误观念。一个运动不会有本质;它们都是根据它们的共鸣与经验,兴趣,并在一个关系亲密的群体中所共有的观点,形成它们的核心。‘本质’(或类似的观念)过分假设了某种统一性,就好像它是某种看不见,非历史性的柏拉图式的形式,存在在真正的‘五旬节主义’的观念中。然而,我们应该在五旬节主义的历史并共鸣中,并在其共有,但不需要是宇宙性的信仰与经历中寻找它的身份。其中心就是它的共鸣,而这个运动中的成员多多少少都分享了那个共鸣。
共鸣是一组的经验与观点。它会构成一种与众不同的教义-最好称之为‘归信式的敬虔(conversional piety)’,就是一种真正的基督教必须总是包括悔改的决定并从神迹产生的信心,透过个人与耶稣基督的关系获得神变化的经验的观念,这个观念使得人追求一个‘神圣的位格(holy personality)’。在那个共鸣之外,敬虔主义没有别的‘本质’。敬虔主义就是那个共鸣。
那么,什么是那个定界五旬节主义并为其运动提供一种相对性中心的共鸣?这个共鸣与敬虔主义有什么异同?敬虔主义在五旬节主义形成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我同意那些学者并五旬节派的领袖,就如同我的舅舅一样,他认为五旬节主义特有的共鸣乃是从归信所产生的,对于灵浸的属灵经历,意味着超自然属灵恩赐的同在,往往包括说方言,为了作为圣洁生活,有效之服侍,并将教会更新回归到新约所描述的初期教会之状态的能力。从教义的角度而言,它也包括以耶稣基督作为救主,意志者,带着圣灵的施浸者,并将来之王[24]的‘四方福音(Foursquare Gosple)’。我认为当思考五旬节主义的‘共鸣’而不是其‘本质’的原因乃是,在五旬节派中对于本质有不同的强调;在同时,那些主题或动机看起来贯穿了整个运动,并定义了运动本身,它们并不是被当做决定谁是或谁不是真正的五旬节主义者。它们共同构成了运动的核心,但却没有任何的界限;它们公共描述了一般性的,独特的,五旬节式的人生观与生活方式。
五旬节主义的敬虔主义根源
那么,谁是五旬节主义的先祖呢?谁,或怎样的历史分析是正确的?我们是否能够使用五旬节主义与十九世纪卫斯理圣洁运动中的完全主义式的复兴主义间的关系来解释五旬节的产生?或,我们应当使用五旬节主义的‘改革宗根源(ReformedRoots),’特别是Edwards,芬尼,穆迪,Torrey,Simpson的复兴主义,也包括开西运动-一个非卫斯理式的完全主义或类似的完美主义?我相信搜寻一条单一的族谱来解释五旬节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兴起是一种错误。五旬节主义有许多的祖先与父母,也没有一条单一的族谱可以追溯到卫斯理派,或原始的卫斯理主义,或回朔到主要包括非卫斯理主义复兴主义和十九世纪具有医治能力的传福音者的芬尼。我同意Don Dayton所说的,‘在世纪交接之时,整个著名的“更高生活(higher life)”整个的网络构成了一种前五旬节主义(‘prePentecostal’)的火药桶,等着点燃它的火星’来产生五旬节主义。[25]我也同意Frederick Dale Bruner所说的,五旬节主义的‘族谱’是复杂和多样化的。最后,我也同意他们两位的观点,就是那个重要的,并往往被过分强调的族谱和先祖网络就是敬虔主义。[26]或许没有人比英国五旬节牧师HarryLetson说的更清楚:
卫斯理与怀特,并摩尔维亚与敬虔主义者所共有的动机乃是需要亲自经历神作为内在喜乐,平安的经验,并在归信于神的过程中显明神的赦免。。。那些群体并不是以一种明确无误的方式成为基于一种独特的经验特质之新典范,在当时在基督徒的属灵心里中为五旬节主义的形成预备了道路。[27]
敬虔主义构成了五旬节运动深层次的背景,最起码在某些情况中,构成了其直接的背景。换句话说,我相信,若没有敬虔主义,就不会有五旬节主义。例如,若没有敬虔主义的卫斯理,就不会有他心中‘奇妙的被温暖’并也不会有一种非常强调经验的抗议宗主义;敬虔主义也深刻的影响大觉醒(Great Awakening)。所有强调经验的抗议宗主义都可以回朔到敬虔主义。但是,某些五旬节主义的板块直接源自于敬虔主义,而没有经过十九世纪的卫斯理圣洁复兴运动,或十九世纪的非卫斯理复兴主义。在某些案例中,五旬节团体看起来似乎直接生长于敬虔主义的土壤中,并以直接的方式把那种共鸣直接带入五旬节运动之中。这有可能是因为两个运动共同享有同样的共鸣。两个运动都着重于不需要透过中介,并神变化人的经验,这带入深层次生命的改变,教会的复兴,已经透过圣灵而有的,耶稣基督位格的同在。事实上,我相信详细的研究敬虔主义的共鸣,并五旬节主义的共鸣会揭示唯一的分别乃是后者更强调能力,包括圣灵透过归信之后的灵浸产生的能力,再加上‘标记与神迹’,包括说方言。在某个程度上,Blumhardts被认为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敬虔主义者,然而,他们可能看起来更像是一座通往五旬节主义的桥梁,因为他们越过了敬虔主义内在经验主义的关注,进入耶稣透过圣灵的能力,以胜过恶魔,并将个人与教会释放出来,让他们能够有效的位神的国度服务。Blumhardt父子都没有论点说方言,他们在Bad Boll的复兴与医治中心也不常见到方言,然而他们确实相信透过圣灵的表号和神迹,特别是‘耶稣得胜!’作为胜过罪,疾病与撒旦的表号。[28]一位Blumhardt的学者甚至说,‘在Blumhardt和五旬节主义者中所有的各种不精确的名词[例如:经验],它们看起来都像论到同一件事物。’[ 29]‘同一件事物’的意思是不需要中介,神透过圣灵而又改变人的改变,往往发生于神迹,对神的感觉(或感动,倾向),并一种对基督回来的渴慕与期待。一种表达这个点的方式是我们在Blumhardts里面看见敬虔主义强调被对神的感觉所征服,并在表号和神迹所产生超自然能力所加上的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