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人性受造争议之深度解析》
Was humanity of Christ created?-
Deep analysis of dispute of the humanity of Christ
侯军
《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四辑
摘要:
基督人性受造论的起因为:一,古代教父根据三段论推出基督人性(肉体)为受造,以拒绝“幻影派”;二,在“亚流派”争议中,教父为了捍卫基督的神性非被造,遂以基督人性(肉体)受造来解释《箴言》8章22节等经文;三,正统派的基督人性受造观其实是基督肉体受造观,将受造人性限定在肉体上。根据圣经整全人观,基督的灵魂、肉体是圣子“取”的,不在其位格以外,圣经亦不用“受造”来描述基督人性。本文呼吁教会及神学界“扬弃”受造之类表述,回到圣经语言,终结基督人性受造争议。
正文:
基督的人性是否受造的?拿撒勒人耶稣是不是受造之人?究竟什么是基督的人性构成?在正统阵营内多数的基督人性受造论者眼中,基督只有肉体是被造的,还是灵魂、肉体皆为被造?为什么会有类似的观点出现并持续引发争议?当代教会在基督之位格与人性探讨方面应如何向《圣经》作深度而适切的神学回应?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回顾历史
公元4世纪“亚流派”(Arians)以《箴言》8章22节等经文为依据,挑战教会的正统信仰,提出基督作为圣子是被造的。《箴言》8章22节的合和本中文翻译为:“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然而,当我们翻开《圣经·新标准修订版》时,8章22节的英译是The Lord creat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直译为中文是“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造了我”。《圣经·吕振中译本》的中文是:“在永恒主行化之起头,他就造了我,做他从太初所作的头一项”。类似译法可一直追溯到在初代教会具有近乎默示权威的《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一个是“有了我”,一个是“造了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箴言》8章中人格化的、以第一人称出现的“智慧”被古代教父视为三位一体上帝之圣子。根据《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的翻译,“智慧”是被“造”的。于是,“亚流派”抓住这节经文作为论据之一,证明圣子是首先的受造物,不是永恒的、先存的,圣子的神性、永存与圣父不同。
以亚他那修(Athanasius)为代表的正统派教父则以受造物不能接受人的敬拜、受造物不能完成对其他受造物的救赎等理由驳斥“亚流派”的错误。可是,“亚流派”的观点毕竟也有经文“依据”,这“造”字该如何解释?正统派教父们为了捍卫圣子的神性是非受造的,遂转而将《箴言》8章22节的“造”字解释为圣子在道成肉身时的人性的受造。[1]
需要留意的是,一般来说,人性包括两大部分,非物质的灵魂和物质的身体。而在亚他那修为代表的亚历山大派教父这里,基督的“人性”一语偏重于人性的物质部分,即基督的血肉之身,而不一定包括灵魂(教会在后来的《迦克敦信经》中才作正式修正)。根据亚历山大派的“道—肉”基督论(也译“道体基督论”,Wordflesh Christology),在基督身上,“道”取代了灵魂,基督的人性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性(a soulless humanity)。他们所谓基督人性受造论其实是基督肉体受造论。2
基督人性(肉体)受造的解释并不见于圣经,而是来自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亚流派”争议之前便见于深受希腊哲学影响的古代教父言论。
大前提:人(性)是受造的;
小前提:耶稣既是神也是人;
结论:耶稣的人性(倾向指肉体)是受造的。
此结论又在《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颇受争议的《箴言》8章22节的译文中得到所谓“印证”或“强化”,于是我们便能读到,亚他那修在《信仰陈述》(Statement of Faith)中这样说:
“他在人性里被钉十字架,为我们死了,又从死里复活,被接到天上。他成为我们一切道路的起头开端(箴言8:22)……”
“然而,他为我们所穿戴的身体是被造物。”
“所以,凡是提到造物的经文都是指耶稣的身体。因为主的人性被造为‘一切道路的起头’,他为我们的得救向我们显明它……所以,身体是形成、被造的事物,主为我们穿上它……” [3]
安波罗修(Ambrose)在《论基督教信仰》中在批驳“亚流派”时,也屡次提及《箴言》8章22节并反复强调基督之“被造”乃是就人性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