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人性是被造的吗?——“道成肉身”真理遭遇之挑战》
侯军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51b1790100jm2p.html
基督的人性是否被造的?拿撒勒人耶稣是不是受造之人?或者说耶稣不是受造的人,但耶稣取的是受造人性? 为什么会有类似的观点出现并持续引发争议?基督徒应当如何看待和回应这些争议?当代教会在“基督论”方面应如何向《圣经》归正?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回顾历史
主后4世纪“亚流派”异端(Arians)以《箴言》8章22节等经文为依据,挑战教会的正统信仰,提出基督作为圣子是被造的。《箴言》8章22节的合和本中文翻译为:“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乍一看好像没什么不对,然而,当我们翻开《圣经·新标准修订版》时,8章22节的英译是The Lord created me at the beginning of his work,直译为中文是“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造了我”。《圣经·吕振中译本》的中文是:“在永恒主行化之起头,他就造了我做他太初所作的头一项”。类似译法可一直追溯到在初代教会具有近乎默示权威的《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一个是“有了我”,一个是“造了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箴言》8章中人格化的、以第一人称出现的“智慧”被古代教父视为三位一体上帝之圣子。根据《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的翻译,“智慧”是被“造”的。于是,“亚流派”抓住这节经文作为论据之一,证明圣子是首先的受造物,不是永恒的、先存的,圣子的神性、永存与圣父不同。
以亚他那修(Athanasius)为代表的正统派教父则以受造物不能接受人的敬拜、受造物不能完成对其他受造物的救赎等理由驳斥“亚流派”的错误。可是,“亚流派”的观点毕竟也有经文“依据”,这“造”字该如何解释呢?正统派教父们为了捍卫圣子的神性是非受造的,遂转而将《箴言》8章22节的“造”字解释为圣子在道成肉身时的人性的受造。[1]
这种解释首先来自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亚流派”争议之前便见诸深受希腊哲学影响的古代教父言论。
大前提:人(类)是受造的;
小前提:耶稣是人;
结论:耶稣的人性是受造的。
此结论又在《七十子希腊文旧约译本》颇受争议的《箴言》8章22节的译文中得到所谓“印证”或“强化”,于是我们便能读到,亚他那修在《信仰陈述》(Statement of Faith)中这样说:
In which humanity He was crucified and died for us, and rose from the dead, and was taken up into the heavens, having been created as the beginning of ways for us ( Prov. viii. 22)…For nothing new was created in woman, save the Lord’s body,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without intercourse, as also it says in the Proverbs in the person of Jesus: ‘The Lord created me, a beginning of His ways for His works’ ( Prov. viii. 22)…For the Lord’s Humanity was created as ‘a beginning of ways,’ and he manifested it to us for our salvation
我们来看关键处:“在那个他为我们被钉死,从死人中复活,被带到天上的人性,乃是为我们被造成为‘造化的起头’ (箴言8:22)……《箴言》提到耶稣的位格时说‘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就造了我”(箴言8:22)……因为主的人性被造,成为‘造化的起头’……”2
安布罗斯(Ambrose)也以《箴言》8章22节解释基督的“道成肉身”:
Hereby we are brought to understand that the prophecy of the incarnation, "The Lord created me the beginning of his ways for his works," (Prov 8.22) means that the Lord Jesus was created of the Virgin for the redeeming of the Father's works…
仍是看关键处:“……‘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他就造了我。’(箴言 8:22)意思是主耶稣乃是为了天父救赎的工作而由童贞女被造。……”3 奥古斯丁在《三位一体》第一卷第四章曾这样说:
“照上帝的形象,经上说:‘山岭未有之先,他已生我’(箴言8:25),那就是说在一切崇高的受造物之先;又说:‘在早晨之先,我已生你’(诗110:3),那就是说在一切时辰和世上事物之先。但奴仆的形象,经上有话说:‘在主造化的起头,就造了我’(箴8:22)。”4
亚他那修、安布罗斯、奥古斯丁的思路都很清楚,《箴言》8章22节可以作为道成肉身之基督的人性被造来理解。奥古斯丁的文字最清晰,把两个层次都讲明白了:“照上帝的形象”,也就是从基督的神性来说,基督是在一切时间和一切受造物之先,是永存的;但说及“奴仆的形象”,也就是基督的人性,根据《箴言》8章22节,乃是受造的。在当时,正统派为了捍卫基督的神性,同时又为了兼顾《圣经》译本的字面意义,只能通过区分基督的神性(非受造)与人性(受造)的方式来回应“亚流派”的诘难。
从此以后,教会正式形成一个暗流般的“副传统”,将基督的人性看为受造的,或声称耶稣的肉身是受造的。如此宣称的目的有二:一是肯定基督确实成为有血有肉的人,抵挡“幻影派”异端;二是抵挡“亚流派”异端,因为“亚流派”认为基督的神性是受造的,是有起始的。尼西亚正统派教父、改教先驱马丁·路德、改革宗《比利时信条》、以及某些清教徒神学著作等,都是这个“副传统”的传承者。这便是“基督披戴受造人性”、“基督穿上受造肉身”、“基督在人性里是受造者”之类表述的来龙去脉。5
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会发现,基督人性受造论不但不是《圣经》的本意,而且是一颗隐藏在教会神学阴暗角落里的炸弹,一旦引爆,会给教会信仰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世纪的李常受(Witness Lee)及其“地方召会”(Local Church)便抓住了这个“副传统”而且变本加厉大做文章,公然宣称基督是受造者。李常受的基督人性“子化论”(sonize)拒绝承认马利亚所生的肉身的耶稣是上帝之子,声称耶稣在复活以后才“子化”,即拥有上帝儿子的名分——不但否定了“道成肉身”,而且将基督的神性与人性一劈两半,分裂了基督的位格,引发诸多争议与困惑。